新年伊始,应宝鸡综合试验站站长张满让研究员的邀请,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任小林教授、张林森研究员、翟丙年教授和张东教授对宝鸡苹果产业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为宝鸡苹果产业发展把脉续航。
体系专家在张满让站长的带领下先后前往当地四个苹果示范园进行调研。在岐山县凤鸣镇北郭村果业股份专业合作社示范园,专家组听取了岐山园艺站站长郭明研究员关于各苹果品种在示范园的性状表现及市场售价情况介绍;深入了解了体系培育的品种秦脆、华瑞、瑞雪对比阿珍富士、美味的优缺点,对示范园的肥水一体化、化肥的使用投入情况进行了调研;对示范园的生产管理水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示范园的土壤管理制度、果园生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在岐山县凤鸣镇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示范园,张满让研究员介绍了示范园的砧穗组合状况,指出青砧在宝鸡苹果产区要注意后期控制树体的生长,特别要控制水分和氮肥的供应,注重根系修剪、配套短枝性品种等。这对青砧在降雨条件充分地区的栽培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控制树势是青砧在宝鸡苹果生产成功的关键;试验站将加强宝鸡地区砧穗组合的筛选,提出适合宝鸡地区栽植最佳的苹果品种和砧穗组合。
在凤翔县范家寨镇大沙凹村宝鸡绿宝公司示范园,专家组重点了解了双矮栽培近 20 年来的发展情况和在生产中的持续表现、劳动力成本和可持续发展状况等。张满让研究员介绍了宝鸡地区双矮栽培的优缺点:树势容易控制,大小年情况明显减轻,果园容易达到省力化栽培的要求;双矮栽培要加强前期肥水管理,同时要适当控制树体的负载量。该示范园是双矮栽培高水平示范园的典型案例,是凤翔县的主要栽植模式。
在凤翔县雨佳果农专业合作社示范园,专家组对矮化自根砧栽培模式在宝鸡苹果产区的生产表现表示满意。宝鸡地区降雨丰富,在果树生长的关键期基本能够满足矮砧苹果生产的水量需求,具有栽植矮砧苹果生产区位优势,发展矮砧苹果生产是宝鸡地区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
考察结束后,专家组在宝鸡综合试验站召开了座谈。张满让研究员介绍了试验站的科研、示范与推广情况,分享了试验站在防治苹果黑星病的成功经验,并表示:省力化栽培、化学疏花疏果、无袋栽培、苹果黑星病防治是宝鸡地区苹果生产水平提高的瓶颈,同时宝鸡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抗寒砧木筛选的区位优势,是适合矮砧密植、矮砧超高密植的苹果高水平生产发展地区,以及具有最佳经济效益的苹果生产基地。
张东教授表示:应着力在矮化栽培模式本土化上加强创新和实践,突出本区域特色,加强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引领该地区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宝鸡综合试验站对接,从育苗技术的试验、砧穗组合评价、矮化栽培技术等方面,开展协同攻关,提高宝鸡地区苗木和苹果生产水平;同时加强与宝鸡试验站的人才培养,保证技术研究的持续性发展。
任小林教授指出:自体系成立以来一直与宝鸡综合试验站进行合作研究和示范,解决宝鸡地区苹果贮藏问题;今后将继续加强与宝鸡试验站的合作,从苹果的适宜采收期、减少采摘损耗、减少贮藏病害、苹果生产过程中及采后贮藏的苦痘病、虎皮病等方面与宝鸡试验站进行试验和技术示范,提升苹果采后管理水平,并在宝鸡地区开展示范。
张林森教授表示:今年将在宝鸡综合试验站开展矮砧苹果产量品质与根区需水强度与规律的关联性研究,模拟目标产量下矮砧苹果生产水分需求规律,继续开展水肥耦合关键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展示简易水肥一体化等,强化与宝鸡综合试验站的合作研究。
专家一致建议:一是宝鸡试验站应更加广泛的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农技推广部门合作,将体系熟化技术在宝鸡苹果产区示范推广,并主要从大苗培育、重茬建园、苹果省力化栽培、化学疏花疏果、无袋栽培、肥水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采后贮藏技术、果园小型机械化等方面开展试验示范;二是加强区域技术人员培训,提升果园管理技术水平;三是站岗共同谋划,加强联合攻关,做大做强苹果千阳矮砧模式,同时加强与体系其它岗站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与评价,共同推进更高标准的试验示范果园建设。